目前分類:☆素津.人文旅行隨想篇 (49)
- Aug 31 Sat 2024 21:21
沏一壺「半顆茶」,品「酸柑茶人」為客家黑茶續甘醇的用心
- Mar 06 Wed 2024 20:27
我看避秦山—從生命用詩裝飾的虛無浪漫講起
我看避秦山—從生命用詩裝飾的虛無浪漫講起◎文字:簡素津/攝影:倪茂清、簡素津
一天,我在劉還月老師的臉書上讀到他寫的—「十幾歲,只用詩和浪漫,裝飾虛無的生命;六十幾歲,鄉愁只是文人的謊言,付出才有餘生。」的抒懷。我頓時愣了幾秒,這樣的惆悵不像被詩人喻之為「一隻拼命吐絲的蠶」的「劉還月」。因此在參加水磜社區元宵活動之前,我偕同外子來到「避秦山」探望劉老師……。
( ↑ 2017年春 避秦山家聚)
當車子抵達「避秦山」時,我在門口站了一會兒才搖鈴…。雖然幾次造訪北埔劉老師家的避秦地,但都是為著人文旅行或是寒暑假營隊活動而來,唯一一次單純為「家聚」而去的是2017年,老師繼《寫在古道上的族名—恆春半島東岸古道與舊社踏查旅行》之書後,和夥伴們聊聊他即將展開的「矮黑人」追夢之旅……。
- Apr 25 Wed 2018 14:21
跟著書本去旅行—《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之荖濃溪畔的十八羅漢山
跟著書本去旅行—《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之荖濃溪畔的十八羅漢山◎文、圖:簡素津
《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這本書我買許久,大約有7、8年了吧!是陳逸君老師和劉還月老師在八八風災後,用文字、影像記錄荖濃溪與楠梓仙溪兩河流的地方文化與族群歷史變遷的軌跡;而距離上次去荖濃溪與楠梓仙溪更是久遠,莫約20年了吧!是孩子小學時依著孩子的學習成長,陪他們尋訪國文課本裡「春日美濃行」,在春日,和作者一起神遊中正湖的山光水秀。
- Mar 27 Mon 2017 22:09
2017春的避秦山家聚
2017春的避秦山家聚◎文:簡素津/攝影:避秦山眾
雖然造訪過幾次北埔劉還月老師家的避秦地,但通常都是為著人文旅行或是寒暑假的營隊活動而去,而單純為「家聚」而去,倒是第一次。
距離上次2014年的寒假營隊之後,時間悠悠地又過了好些個日子。
- Dec 28 Wed 2016 14:28
寨主、盟主與公主的戰爭
寨主、盟主與公主的戰爭◎文:簡素津/圖片出處:劉還月老師臉書
洗版的臉書動態
最近被劉還月老師在臉書上標註,所以劉老師一場即將在新莊貓頭營圖書館的新書分享會引言,馬上刷洗我臉書的版面。不管如何,每次被老師點名時,我都很緊張……。
- Feb 23 Tue 2016 21:03
跟著書本去旅行— 《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之「林投樹」
- Feb 20 Sat 2016 17:35
跟著書本去旅行— 《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之「馬卡道族人的老祖」
- Feb 18 Thu 2016 00:46
跟著書本去旅行—《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之「藤仔竹」與「竹子藤」
跟著書本去旅行—
《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之「藤仔竹」與「竹子藤」◎文、圖:簡素津
今年過年,有點不一樣。
不一樣之一是我們利用九天年假裡的四天,帶著劉還月老師的新書《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出發,跟著書本去旅行。
- Feb 27 Fri 2015 13:43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三)半島身世—品讀一段後灣海岸的生息(下)後灣的船◎文、圖:簡素津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三)半島身世—品讀一段後灣海岸的生息(下)後灣的船◎文、圖:簡素津
2015年1月19日,跟著劉還月老師所率領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志工團隊,進行一趟「半島身世,化石顯蹤」的化石覓蹤之旅而來到後灣。
過了化石顯蹤的海岸土堤,續往前行,就是後灣漁港了。
- Feb 12 Thu 2015 15:31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二)半島身世—品讀一段後灣海岸的生息(中)化石顯蹤的海岸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二)半島身世—品讀一段後灣海岸的生息(中)化石顯蹤的海岸◎文、圖:簡素津
2015年1月19日,跟著劉還月老師所率領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團隊、志工,進行一趟「半島身世,化石顯蹤」的化石覓蹤之旅。
- Feb 05 Thu 2015 14:12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一)半島身世—品讀一段後灣海岸的生息(上)討海捕鰻苗的人生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一)半島身世—品讀一段後灣海岸的生息(上)討海捕鰻苗的人生◎文、圖:簡素津
2015年1月19日,跟著劉還月老師所率領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團隊、志工,進行一趟「半島身世,化石顯蹤」的化石覓蹤之旅。
- Feb 01 Sun 2015 22:38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半島謎蹤—黑豆採收的田野盛宴
人文旅行隨想篇(二十)半島謎蹤—黑豆採收的田野盛宴◎文、圖:簡素津
2015年1月16日,跟著劉還月老師的田調工作,去了一趟墾丁,展開半島謎蹤—墾丁的歷史、植物與化石的探奇。
清晨,晨曦的雲彩點染南島的天空。我們的車子用比平常悠緩的轉速還快了些的速度追著前車,馳騁在屏200線公路上,為的是趕赴一場與農家有約的「黑豆採收」的田野盛宴。
- Jan 27 Tue 2015 00:14
人文旅行隨想篇(十九)半島謎蹤—港口吊橋的「風景」
- Jan 26 Mon 2015 12:47
人文旅行隨想篇(十八)半島謎蹤—歷史的偶然
人文旅行隨想篇(十八)半島謎蹤—歷史的偶然◎文、圖:簡素津
2015年1月16日,跟著劉還月老師的田調工作,去了一趟墾丁,展開半島謎蹤—墾丁的歷史、植物與化石的探奇。
我們的腳蹤停在這日華親善之丘,這一邊臨海、一邊臨著公路的小丘,是在我行前,埋首爬梳旅行資料時所闕如的一頁。
- Jan 23 Fri 2015 00:28
人文旅行隨想篇(十七)半島謎蹤—藤攀葛繞的人生
- Oct 04 Sat 2014 00:00
識得廬山真面目—菰米
- Sep 29 Mon 2014 12:43
「與酒相遇」的心情雜想
- Feb 11 Tue 2014 18:41
記2014年救荒本草堂寒假生活寫作營—從生活出發,用寫作記錄生命(四)水洗澱粉的驚奇
記2014年救荒本草堂寒假生活寫作營—從生活出發,用寫作記錄生命(四)水洗澱粉的驚奇◎文:簡素津/圖:劉愛榮、簡素津
2014年1月21日、22日兩天,我們參加劉還月老師—「救荒本草堂帶領大家從生活出發,用寫作記錄生命」的寒假生活經驗寫作營。
- Feb 01 Sat 2014 15:53
記2014年救荒本草堂寒假生活寫作營—從生活出發,用寫作記錄生命(三)生活寫作—形諸筆墨篇
記2014年救荒本草堂寒假生活寫作營—從生活出發,用寫作記錄生命(三)生活寫作—形諸筆墨篇◎文、圖:簡素津
歷經一場錯把山藥當作樹薯來挖的「震撼教育」後,我深深覺得如果教育無法與實際生活體驗產生聯結,那麼光憑單方面灌輸書本上的知識其實是很薄弱的。一如在出發前,我們明明閱讀過樹薯的基本資料一樣缺乏實際的溫度。
田園雜興圖
- Jan 29 Wed 2014 16:12
記2014年救荒本草堂寒假生活寫作營—從生活出發,用寫作記錄生命(二)生活寫作—實務勞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