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9209.jpg  
海角遊蹤—港都的烽火滄桑(二)社寮東砲台◎文:簡素津/攝影:倪茂清
比起「海門天險」響亮的名號,以及被國家列為一級古蹟的二沙灣砲台相較,那麼這座由基隆市定古蹟的社寮東砲台,則是一處鮮為人知的古砲台遺址。

我從八尺門部落走到對面的阿拉寶灣部落,在阿拉寶灣的一家小小的「柑仔店」和老板伯伯聊天。他聽說我要去社寮東砲台,就指著一處斜坡,告訴我走過阿拉寶灣部落後,沿著步道走就是了。我順道約他女兒要不要一起去?她說:「我就住這裡耶!不去,而且從來沒去過!」

我邊走邊玩味她的話。想著生長在這片土地,而不認識這片土地,算不算是「失根的蘭花」?

即使不曾去過社寮東砲台,但出發前還是可以透過資料的搜尋,先做文字上的閱讀旅行。我相信一個再美的景點,如果沒有人文歷史的襯托,它終究只是山水罷了。資料上教導我—「位於和平島的社寮東砲台是基隆眾多砲台古蹟中,較偏遠、受冷落的砲台遺址。社寮東、西砲台為制險要,日治時期發生日俄戰爭,日軍為防範俄國海軍進攻基隆,根據清末遺留的砲台加以修改擴建,直到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仍繼續派兵駐防。後來東砲台廢棄使用,而位於天顯宮旁的西砲台,目前為軍方飛彈基地……。」

我邊走邊玩味她的話。想著對這片土地的疏離感到相當失落。愛鄉土,不是該從認識這片土地開始的嗎?

我一路胡思亂想,不知不覺走過「阿拉寶灣聚落」。我又想:八尺門是東部阿美族大規模向基隆遷徙時所選的地點,經屢拆、屢建、屢拆之後,促成濱海國宅的興建以安頓這群都市的原民。怎地才隔一個海灣,阿拉寶灣上的原民部落怎麼沒有自己的國宅?

社寮東砲台
IMG_9228.jpg   
就這樣東想西想的當下,我已沿著木格碎石步道爬上社寮東砲台。如同資料所載,這的確是個「冷落」的砲台。我第一眼看到它時,我就知道它是我最驚艷的〝廢墟〞!
IMG_9207.jpg  
IMG_9198.jpg   
這個砲台除了石磚建築外,它的特色是添了紅磚建築。樹根枝幹盤據殘壁的房舍,相信在冬日多雨的基隆,這兒一定給人一股荒涼孤寂的蕭瑟。但在春晴日暖的正午,陽光透過樹梢,篩落一地的剪影,讓這平面空間,添了許多生命盎然的律動感。

我沉浸在這些投射的光影,還有榕樹盤根錯節的生命張力。雖然榕樹的根系對建物的破壞力極強,不適合栽種在住家的周遭。但在我的情感記憶裡,是楊茂秀老師說起都蘭山的那棵〝網根榕〞(台語發音)是如何「一枝草,一點露;一欉樹啊,顧一粒山」(台語發音)的傳奇!
IMG_9218.jpg   
而眼前的榕樹,正是〝網根榕〞的縮影。


然而最令人打從心底喟嘆的,要屬門前的這棵榕樹了!您想想:哪一道門楣,可以裝扮得如此充滿詩的意象。 
IMG_9210.jpg   
 
等我看夠了榕樹藝術家們的創意之後,才緩緩步上砲台的臺階,勘查社寮東砲台的地理位置。這座砲台位於漁港後方的小山上。從砲台眺望,它面對基隆嶼,東西分別有鼻頭角、野柳岬互為犄角,下方則是和平島公園獨特的海蝕地景海岸。
IMG_9223.jpg   
 
站在砲台小丘上的制高點,絕沒有「俯臨一片冷冷的蒼茫」感。倒是海天一色的寬廣視野裡,有「城荒話石頭,何當凌絕頂,極目海天秋」的心情……。 
IMG_9225.jpg   
 
 

相關連結:
海角遊蹤—港都的烽火滄桑(一)白米甕砲台 
海角遊蹤—港都的烽火滄桑(二)社寮東砲台
海角遊蹤—港都的烽火滄桑(三)大武崙砲台 
海角遊蹤—港都的烽火滄桑(四)二砂灣砲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