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7061.jpg  (吳鳳廟)
雖然今年的年假有九天,但外子的公司放了十天假。因此除了回嘉義陪長輩過節外,我們撥了四天的假期,以奮起湖為定點住宿,想領著孩子悠遊阿里山公路兩側,去拜訪曾經的「狩獵的子民」—阿里山山脈的鄒族

奮起湖住遊的四天三夜(一)吳鳳廟◎文:簡素津/攝影:倪茂清、倪婉如

如果有個地方得要有一個人物相連結,那麼「嘉義」鐵定揮之不去「吳鳳」的身影……。

一進嘉義就感覺到濃濃的「吳鳳氣息」,因為沿著台18線出發,吳鳳公園、吳鳳廟,正是阿里山公路旅遊線上的起點。我們的第一站是阿里山旅遊資訊前哨站,它所在位置正是吳鳳公園。每次回嘉義,只要時間許可,我們也會到這兒或是吳鳳廟走走。並不是因為「吳鳳神話」,而是純粹喜歡那兒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築,用紅磚、平房構築出盎然古意的空間氛圍……。 
 
DSC03583_調整大小.jpg IMG_7032.jpg     

  
DSC03577_調整大小_調整大小.jpg 

DSC03594_調整大小.jpg  
除了「阿里山」的「地景」外,「吳鳳」常久以來,一直等同於嘉義的「人文」地標。 
 
在日治時期,各地抗日事件風起雲湧,原民抗日事件也層出不窮。但日本人不久就察覺「阿里山番」是很不一樣的「生番」,他們在阿里山做森林資源調查時,不僅沒有受到阻撓,甚至還得到協助引路等幫忙。訪查之後,才知跟吳鳳有關。吳鳳為清朝通事,被清政府召募擔任〝撫番、教化〞工作。但在處理原民和漢人交易等事宜時,總是比較偏袒於漢人,又因長期掠取原民利益(原、漢之間的山界等),加上執行「禁止歸附生番出草」的朝廷禁令,與鄒族維持部落戰力的「獵首」習俗相悖離……。經幾斡旋、延宕之後,原民最後的通牒是:「今歲不與人,則殺鳳以祭!」 
 
聽說,吳鳳知道後誓言:「吾死為厲鬼,必殲之無疑!」連橫的《臺灣通史》記載,死後的吳鳳策馬山林,番人「又見鳳逐,多悸死」,最後各社舉一長老至吳鳳家跪禱:「公靈在上,吾族從今不敢殺漢人。殺則滅!」 
 
本因日本當局認為這個讓原民不再出草(獵首)的故事,可以〝渲染〞成為教化原住民最佳的題材,因此在大正二年,日本文書省將「吳鳳故事」編入教科書中,成為國民教育正式的教材。自此吳鳳「殺身成仁」的忠義故事,就延續到民國,甚至現在……。 
 
 DSC03780_調整大小.jpg   
然而「吳鳳的故事」卻成了原住民的原罪。我常常望著對吳鳳「歌功頌德」的賦詩、題匾出神,想著那身為通事的吳鳳和鄒族的恩怨糾葛,以及如何因緣際會的被日本當局形塑成「單獨赴會,慨然就義」的「義人」感到相當的玩味。 
 
雖然「吳鳳神話」被推翻還原了歷史,「吳鳳鄉」也成了歷史鄉名,成為現今的「阿里山鄉」。但這四天三夜的行程中,仿若一個錯身,總不經意的就在某個村落看到根深柢固的「吳鳳廟」和他的「吳鳳精神」。 
IMG_7524.jpg   
(建於清朝時期,廟齡130歲的吳鳳廟/太和村)


附註:
國民教育「吳鳳的故事」大綱—
吳鳳於嘉義阿里山擔任通事,專門處理漢族與曹族(現為鄒族)原住民之間的事務,因為對待原住民誠懇仁慈,深受該族人的愛戴與信服。原住民有獵人頭祭神的習俗,吳鳳苦心勸阻,想遏止此惡習,但沒成功,失望之餘,他告訴族人,若明天中午有一個戴紅帽、穿紅衣且騎白馬的人經過,便取下其人頭,當族人將人頭取下來一看,才發現人頭是他們平日最敬愛的吳鳳,為感念吳鳳以犧牲自己生命來告誡與勸阻他們殺人的不義行為,從此以後,阿里山原住民終於放棄祭人頭的風俗,並將吳鳳奉為神祈祭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