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凱凱和妮妮是最早到教室的,凱凱因見我只帶蠟筆來教室,於是還特地下去輔導室,說是要幫我拿彩色筆。其實我只是想要讓他們用不同的素材畫畫,不過,看他那麼的熱心,我也就順著他的意。

首先我們先看一本<這是誰的腳踏車>,每翻開一頁,動物們總是要問:「這是誰的腳踏車?」然後又在下一頁揭開謎底,而謎底總是充滿了出乎意料的驚奇。小朋友幾乎都猜不到那是誰的腳踏車,整本書讀下來,只有大象的腳踏車被猜著,我就問他們怎麼知道的,他們說:「有水桶」水桶跟大象有什麼關係呢?他們說「大象會噴水」。果然,大象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用牠的長鼻子往後噴水呢!因為太懸疑了,他們還要再猜一次,再猜一次時,他們可是「滿分」通過呢!

接著我們要進入今天的主題——「我家是動物園」。突然教室裡進來五位義工媽媽,說是要用一半的教室,並且說明已經跟主任報備過才上來的,而且他們會小聲不會吵到我們的。而這時的路路顯然很高興,他回答的比我還快,只聽他說:「不會、不會,我們很歡迎你們」(我心裡想著:這小子!)於是我看著他們移動茶具組,然後煮起開水來了。我仍然要進行我們的主題,可是我發現這時的小朋友,眼睛已經越過我的書,到對桌義工媽媽們的一桌茶點上了,尤其是妮妮,我提醒她好幾次,最後她就乾脆不理我,兀自的坐在沙發的一角,自言自語的、嘟著嘴說:「好無聊哦!」我也有一點動氣的不理她。於是故事的進行已不像之前的專注和互動了。當我把書讀完時,我們回到長桌上畫畫。畫畫總能吸引他們吧!我發下學習單,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你家是動物園,那麼你是什麼動物?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其他的人又是什麼動物?請你選一個人,然後把他畫下來,再告訴我們為什麼?」

我有設計讓他們仿說,像書中的小男孩一樣——「我叫祥泰,是個小男生。事實上呢……
我是一隻小猴子,最愛吃香蕉,爬樹很拿手」。當他們畫好畫時,必須跟我說他畫誰,然後仿說一遍:「我叫…,是個小男(女)生,事實上呢,我是…,因為…」。結果,我發現小朋友比較不能把「特質」說出來。以凱凱為例吧,他畫一隻貓咪。於是我問他:「你畫誰?」他說:「我爸爸!」於是他拿著他的畫,告訴我:「這是我的爸爸,綜榮先生,事實上呢,他是一隻貓咪,因為他很可愛。」我問他:「爸爸很可愛啊?」他告訴我:「爸爸一直都很兇,但爸爸會帶我回家」。就這樣,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我,無法清楚的理解是不是像貓咪一樣的爸爸,是他心中的想望?還是要表達平常嚴肅的爸爸,也有溫柔的一面?而仁仁的圖像是:「我叫仁仁,是個小男生。事實上呢,我是一隻小羊,最愛吃菜」。然後他指著圖畫中的一隻貓說 :「這是老師。」 我說:「這是我啊!為什麼?」他說:「老師愛吃魚」。「?」是嗎?我怎麼不知道!接著路路畫自己是隻大象,因為大象很可愛。妮妮畫一條魚,翰翰畫一幅人像,明明畫的是抽象畫,他們都沒告訴我這些圖像的故事。通常在做圖像分享時,如果小朋友不願意說,我就不會勉強他們一定要分享。我知道孩子們的感覺能力勝於他的思辨能力,因此小小年紀的他們,可能因語彙能力不強,而無法完整的表達心中真正想要表達的意含。

<我家是動物園>的主題,經過一個小時的實驗後,我認為它應該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 <我們班是寵物店>,但是路路可是很有自己的主見,他說我們可以取名為「我們大家都是動物」。您是不是和我一樣對他佩服之至呢!



繪本紀錄:
<這是誰的腳踏車> <我家是動物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