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N9665_調整大小.jpg  
人文旅行隨想篇(六)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滬尾—淡北石滬的第二幅畫◎文、圖:簡素津

3月17日隨著劉還月老師的人文旅行,佇足的腳蹤正是我的勢力範圍—淡水。

旅行的第一站就從住家附近的沙崙海水浴場開始。這個我偶爾會去散步的海邊,最常和我照見的是她用大清早截取來的縷縷朝陽,妝點她剛甦醒的容顏;有時,我也愛出神的在落日的沙灘,看著她用嫣紅、靛澄的凝膏,卸妝那晃漾不安乃至美麗極致的臉龐……。此刻為著石滬遺址涉水而來,在這樣〝日暖煎人〞的明晃白晝……。

第二幅畫—大地的皺紋
DSCN9660波紋_調整大小.jpg  
 
大自然是個畫家,走進大自然教室,我享受它千姿百態,展現各種不同的風情……。才一個分心,老師就在我們的眼前定格這幅風景,他要我們想想這些線條是怎麼構成的?

如果說額頭上的皺紋是「歲月」用化暗為明的刻痕,永不止息的刻蝕歲月的青春。那麼這幅沙雕以曲直有致的線條層層推移,用節奏律動刻畫在大地上的皺紋又是誰的雕鑿呢?我看著老師期待他的解讀。

老師告訴大家沙灘上面留下的退潮線,它的高度就等同於海面上海浪推移的高度。當海水退潮之後,漲潮線底下蓄涵海水的沙灘,也順著地勢釋放涵水量,當水流來到沙灘平緩的地方就會滯留下來,滯留在沙灘上的水隨著海風輕輕的盪漾微波,帶動水底下方的細沙形成推移的現象。當海水蒸發後,留在沙灘上的這幅傑作就叫「波紋」。哇!真所謂「一沙一世界」啊!謝謝老師!這幅畫讓我明白—即使最平凡的東西,在它的表相後面依然有它自己的深度,值得去欣然領悟。

我細細的看著這幅「波紋」,忍不住想起「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的句子來。我不禁要問:這淺淡漸層、有節奏的波紋,是水流在沙灘上留下的心語吧?還是它想要向我們傾訴某種情感的訊息……。

我想:在大自然的展場裡,這個〝因風皺面〞的「波紋」,應該有個特別的名字,就叫它「大地的皺紋」吧!
 
DSCN9661_調整大小.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