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中秋的記憶~避秦山中秋祀土神、插土地公拐 ◎文:簡素津/攝影:倪茂清
中秋節,你都怎麼過的呢?
為了這問題,我努力的想了好一陣子,即便知道常會返鄉過節,但過節的人物、場景,卻是我始終無法拼湊的圖像……。
如果真要給自己圖騰,那麼記憶中的中秋節只有兩個。一個是兒時期待的中秋月餅禮盒裡置放的〝金蔥〞,我總是和姊姊一起瓜分它,然後小心翼翼的收藏起來,慢慢的把玩好幾個月,然後再期待來年的中秋……。另一個記憶是2008年的中秋,在辛樂克強颱的狂嘯中,我來到了「七里草堂」。那天,我們把風雨拒在門外,在七里草堂的茶香中,氤氳出一幅風雨中的恬靜圖!
避秦山
今年,我的中秋記憶又添新藏。那天,我們來到劉還月老師北埔的家—避秦山。
看到「避秦山」,大家一定不難和陶淵明有所聯想吧?姑且不去想老師創建避秦山是憤世嫉俗的避逃或是心中桃花源的再造?但當我走進避秦山,參與一場「中秋祀土神、插土地公柺」活動,才知老師是那麼落實的實踐農業社會中的祭祀禮,用己身力行,讓常民文化在現存的時空中,發光發熱!因而2010年的中秋,我們經由老師的帶領,與古老的中秋祭儀重逢。
記憶中,中秋節除了月餅應景之外,失去和土地一起脈動的我們,實在很難想像中秋是要祭祀土地神。老師引據《台灣府志》:「中秋,祀當境土神。蓋古者祭祀之禮,與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報也。」因而,台灣傳統的中秋節俗,家家戶戶一早便要忙著準備圓圓大大的月光餅。人們用月光餅來拜土地公,主要取圓的意念,來象徵中秋的圓滿、豐厚與豐收。
為了這月光餅,老師可是費盡心思,跑遍了北埔、峨眉、橫山,竹東等地,才找到一家對古老的大月光餅還有記憶,且願意幫忙製作的商家。當我看到一斤重的月光餅,在許多小月餅眾星拱月似的襯托中如花綻放,一種圓滿喜樂之情,像心湖有個小小的漣漪,向四周暖暖的擴散而去……。
製作土地公拐杖
接著老師領著大家一起製作土地公柺。老師準備許多竹子和土地公金,首先「把竹子鋸成一樣長後,再將一端剝開一小段,中間夾上土地公金和三炷香後綁緊,就成了『土地公柺杖』」。等大家都做了土地公柺杖之後,盈翠鮮綠的土地公柺杖就圍著田園的土地公廟插滿一圈,頓時節慶的氛圍溢滿這片土地上,給土地公新的柺杖,那濃濃的喜悅,等值於物質匱乏的年代,在新年換上一件新衣裳的喜樂呢!
老師說:「所有的土地公柺杖,都要插在田頭田尾,一方面是給土地公替我們巡視田園時,當作柺杖之用,寓有酬謝土地公終年辛勞的庇佑農作豐收之意。」也許您會納悶:土地公需要這麼多柺杖嗎?當然,除了給土地公當柺杖之用外,還有宣示地界之用。「插有土地公柺杖的地方,更代表管轄的範圍,有提醒邪魔外道不可隨意入侵之意。」
祀土神、立柺杖
所以,祭祀完之後,我們把所有經過〝加持〞的土地公柺拔起,由老師領著大家巡田園、插土地公柺。我們在屋前屋後,立柺為界,宣示起避秦山的地盤來……。
多有意義的祭儀啊!實際參與之後更能深刻感受,在質樸的農業社會墾作中,人們是多麼的敬天畏神與感恩……。我不禁要問:離土地越來越疏遠的我們,失去常民文化的內蘊,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做為精神的依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