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4983.JPG
李棟山和它的古堡
◎文字、簡素津/攝影:倪茂清、簡素津

前言
3月,在玉峰溪右岸的上抬耀部落「光漫」的夜,維榮在他的水蜜桃花園裡,為我細訴正前方山勢最高的李棟山。維榮說:「台灣很小,站在那座山頭的某處,視野遠及台中到淡水河口。」
為了「看透半個台灣的李棟山」,我來到當年日人為了有效控制大漢溪上游偌大的蕃地山林,攻下標高1900公尺的李棟山,建造巨砲陣地,以掌控泰雅族人部落的制高所在地—李棟山古堡!


宇老的雲瀑
DSCN4890.JPG
從內灣沿著竹60縣道蜿蜒豋陟,在抵馬美部落武道能敢道路前,猛一個轉彎,一幅半山半雲,雲靄紛亂的風景便映入眼簾。 
DSCN4877.JPG
「山迴何可窮,萬里來懸瀑」料必也是此番風景。
DSCN4889.JPG
如果紅塵無事,我應許:分我半間雲,攲枕聽雲瀑。

李棟山莊

DSCN4906.JPG
李棟山登山口的李棟山莊,有個網友口碑中的「霍爾的移動城堡」。所以當車行武道能敢道,看到這樣的建築體,毋庸置疑的,李棟山莊到了。
IMG_2438.JPG
我可以想見攀登百岳盛行的年代,這幢建築物的繁華。而今93歲的老爺爺已無力修補營理他獨力興建的李棟山莊……。
DSCN4908.JPG
看著它的傾圮,想著老爺爺跟著國民政府來台,參與中橫公路的興建,成為傷兵後,轉戰尖石鄉產業道路的工程而落腳武道能敢道……。望著老爺爺、望著創建山莊時他所題的門對:
山門不鎖待雲封
莊院無燈等月照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想肯定是人生道路的蹇舛,歷練出一個人偌大的胸懷吧。

停車暫借問—改變的行程
IMG_2441.JPG
本來,我只是「停車暫借問」。
問了爺爺:「打從這兒到李棟山古堡,需要多久的時間?」爺爺說:「不趕的話,慢慢走,來回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很近嘛!」外子肯定這麼想。因為他當下改變隔天一早登山的計畫,立馬要上山。不管我的「哀兵之計」,一路勸說:「……我們沒帶水,沒有食物」的。他倒一派輕鬆的說:「〝正好〞可以〝輕裝〞上山。」
我邊爬山邊想起這是我第二次「什麼都沒帶」就上山的經驗。
第一次是學生時代和飛鷹登山隊跟著小堂哥去爬北插天山。上山前,小堂哥就把我身上的背包背去,要減輕我山行的負擔。怎知一路上小堂哥腳程快,沒多久,他就從我眼界中消失了。一路上,我又餓又累,連午餐都沒得吃(午餐也在背包裡)……,最後,在還有三分之一的攻頂路程上遇到小堂哥,而他正在下山的方向。真酷呀!小堂哥是這麼說的:「妹,我已經幫你看完了,你不用上去了。」我哭笑不得的要回我的背包,繼續我未完的行腳……。


DSCN4996.JPG
我邊想邊搖頭,「一個半小時」應該是爺爺年輕時的腳程吧。若你問我,我們到底走了多久?加上拍照和休息的時間是「4個小時」。所幸,山,總能帶給人無限的驚喜,而沖淡直線攻頂的累。像是森林中光透的松蘿帷幕。

DSCN4917.JPG
還有處處點綴山林的鮮紅果實。

DSCN4962.JPG
還有登頂時看到古堡遺跡的驚喜。

DSCN4970.JPG
山友深 藏不露的口簧琴演奏。
這畫面讓我想起已故的司馬庫斯老頭目,在司馬庫斯的夜,他吹奏的口簧琴音……。


DSCN4982.JPG
收藏頭前溪的水源頭之二(之一是鳥嘴山的頭前溪水源碑)

DSCN4981.JPG
和一等山角點。

DSCN4930.JPG
而制高點,控制整個大漢溪上游部落的巨砲陣地視野呢?我彷彿看見古堡四周參天的樹木和林間的垂簾的松蘿,睨著眼、頑皮的對我笑了笑……。

DSCN4936.JPG


後記:
李棟山古堡歷史沿革/文字出處: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尖石TAPUNG古堡俗稱李崠山古堡,日治時期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於九十二年(2003)指定古蹟時正式以原住民話TAPUNG古堡稱之。古堡位於新竹縣與桃園縣交界地帶,海拔1914公尺,視野遼闊,可瞰至三光、秀巒、玉峰等原住民部落,附近地區為日治時期泰雅族與日本軍警浴血戰鬥的古戰場。
日本領台之後,原住民抗戰最久,1907年起在日本政府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五年理蕃政策」下,新竹廳及桃園廳方面各集結大批軍隊及警察隊,設立隘勇線,逐漸向山區推進,以征討北部泰雅族原住民。1911年以新竹廳長為部隊長,編成二千餘人的討伐隊伍,向李崠山挺進,向部落發動猛烈攻擊,雙方在李崠山數度激戰,死傷慘重,日軍警固守李崠山頂,構築砲台工事,並以砲火猛轟山地部落才迫使原住民屈服。

1912年尖石的「其那支(秀巒)」、「馬利可灣(玉峰)」等社原住民因痛恨日人鎮壓,趁颱風夜襲擊警備人員,破壞隘勇線。是年九月日方兵分兩路,左翼隊由李崠山隘勇監督所直下東南方,右翼隊由太田山砲臺直下西南方,以壓制散居馬利可灣溪的原住民部落,並於李崠山頂高地構築堅固砲台。1913年日方更於李崠山頂設立討伐隊司令部,新竹、宜蘭、桃園三方同時進行掃蕩,同年七月「其那支」、「馬利可灣」等社繳械投降。日本軍警征討期間,在砲火摧殘之下,泰雅族原住民死傷慘重,為台灣寫下一頁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
DSCN4907.JPG

 

 

arrow
arrow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