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8970_1270093783010077_8999023090351501252_n.jpg
教育的傳達,焉能不臨淵履冰◎文:簡素津/圖片來源取自卓幸君老師臉書照片

據說是康軒六上國語習作的閱讀測驗,有人知道哪個排灣族部落有在向海丟石頭許願的嗎?

看了卓老師的呼籲,我想起這個曾經——

國小三年級的國語課本「翰林版」裡,選了一篇《賞鳥去》。講的是自然老師帶小朋友去大肚溪口賞候鳥,看那些可愛的嬌客以及討論如何保護牠們。而國語習作閱讀測驗裡選了一篇呼應《賞鳥》的小文章,講的是夜間淡水漁人碼頭遊船賞鳥美麗壯觀景象的讚詠。

為此,我一大早就出門,去學校找任教三年級的涵穎老師,談談三年級翰林版國語第九課《賞鳥去》的習作內容,希望借助老師的力量,呼籲學生及家長重視漁人碼頭遊船夜間賞鳥的不當行為。

當我準時地走進班級教室,要開始今天的晨光共讀,忽然覺得心情波動,喉嚨一陣為之哽塞。於是我收起書,告訴他們今天早上發生的事,以及這則生活小故事——
淡水漁人碼頭啟用,每到假日一艘一艘的遊船沿著淡水河面過盡千帆。那年暑假,姊姊一家來淡水玩,在晚風習習下,趁著遊興及盡地主之誼,我提議搭船去遊河。

船上的導覽很精采,除了一路指指點點的兩岸風光外,還介紹淡水的古蹟人文,我們就這樣一路賞玩,坐看淡水河在左岸和右岸燈火輝煌的擁簇中,袖舞著千般柔情……。當船行過氣象聯隊,船東神秘兮兮的告訴我們,要帶大家去賞鳥。我正納悶夜間怎麼賞鳥的當下,船主正停住了船,往台北方向的船頭猛的一轉,面對北淡公路,然後船頭的探照燈,打在河岸的紅樹林保護區,我看到紅樹林的樹梢,棲息著成千成百的白鷺鷥,在綠海之中,一片的白茫茫,非常的壯觀!就和習作上所描繪的景象一模一樣。

在探照燈來來回回的掃射下,熟睡中的白鷺鷥受到驚嚇,振羽飛翔、盤旋飛昇,白色的羽翼,群集的劃過黟然的夜幕……。老實說,如果撇開環保,它真的很美!但我非常的生氣,看著驚嚇的鳥兒,我快步走向船艙室,我請船長關燈,我據理力爭告訴他,這樣是不可以的……。但是,他一副無所謂的告訴我,不會有事的,他們在這條航線已經走很多年了,白鷺鷥還不是好好的……。我知道我無法改變他什麼。回程,除了氣他,還很氣我自己(這麼的渺小和〝不能夠〞的沮喪)。

我問小朋友,如果在當下,你會怎麼做?「打他」、「揍他」、「踢他下面」他們回答。我搖搖頭說:「以不犯法為原則!」「……」在他們靜默中,我告訴他們我怎麼做。我請他們告訴我「宜蘭」在台灣的東岸還是西岸?他們說「東岸」。我問:「宜蘭有個『羅東』你們知道嗎?」「知道」、「有羅東運動公園」他們回答。於是我告訴他們,這些紅樹林是羅東林管處管轄的,如果你走到那片紅樹林,你會看到紅樹林保護區的告示,它就署名〝羅東林管處〞。所以我到紅樹林展示館陳情。聽我陳述之後,工作人員說:「原來是這樣啊!這些年來,白鷺鷥不斷的在換棲息地,從紅樹林站旁慢慢的往氣象聯搬遷,而且數量越來越少……。」
 

對啊!我記憶中的鷺鷥林,是在紅樹林站附近。每當坐上捷運,我都期待這樣的一幅風景––由車窗往外望,紅樹林樹梢成群白鷺鷥,真是美極了。孩子小的時候,我總愛指著那一幕,驚嘆的告訴她們:「你看!綠海上的白帆點點!」曾幾何時,在捷運車上的翹首企盼中參雜若有所失的惆悵……,而我竟不曾用心去察覺,那失落的原因究竟為何?

多年前被逼到河岸轉折處的白鷺鷥,現在呢?一樣的賞鳥,日、夜大不同呢,更何況大剌剌的放在國語課本裡教孩子以自己為樂,犧牲群鳥棲眠的不當行徑。

讀了這一課後,我決定請涵穎老師幫忙,告訴小朋友、告訴家長拒搭遊船,投書翰林出版……(雖然我仍像螞蟻撼樹那麼的一丁點力量!)

 

卓幸君老師的呼籲——
14369925_1270093786343410_4241235433090648874_n.jpg
據說是康軒六上國語習作的閱讀測驗,有人知道哪個排灣族部落有在向海丟石頭許願的嗎?

針對這篇閱讀測驗,簡單提出幾個重點:

1、阿朗壹古道:「阿朗壹」一詞是台東縣安朔的舊稱,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策畫「瑯嶠、卑南古道知性之旅」時,認為從屏東縣旭海步行至台東縣南田,活動名稱若加上旭海至南田則嫌冗長,於是簡稱為「阿朗壹古道」,此古道名稱自此開始被引用至今。(引自維基百科)

這條古道是千百年來各方族群流動的路徑,是清代開山撫番的琅𤩝卑南道,是旭海人一貫稱呼的牛車路,「阿朗壹」則是數年前開始的誤稱,後來爆紅而廣為人知。為此,幾年前我曾被阿朗壹部落(安朔)族人指著鼻子罵,去跟你們的屏東縣政府和解說員們講,不要再說這條路是阿朗壹古道了,我們真正的阿朗壹古道是越過中央山脈通往西岸的路徑。

這些年,我們團隊努力正名,但總敵不過大眾媒體的持續性錯誤報導,如今,誤稱的阿朗壹出現在教材裡,也未見隻字片語交代他的歷史脈絡,實在令人憂心。

正名的目的,是還一個歷史正確,不希望真正的樣貌趨於模糊乃至消失。作為教材,理應傳遞正確知識,不該隨波逐流,把誤稱、俗稱當作是正式名稱。

2、無論怎麼閃躲仍被海水沖濕、拉著繩索往上爬……這些描述都與現況不符,繩索是2012年前的產物,隨著過度踩踏而形成沖蝕溝,後以手作步道方式進行劣化環境復育。

3、面向大海丟石頭是排灣族許願的方式。…...進到保留區,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應維持自然樣態,否則是會觸法的。重點是,我在這裡待了4年多,還沒聽說過這種許願方式,請問,有誰知道有哪個部落的排灣族有這此習俗?

……教育,對後世影響深遠,若康軒對這條古道、對保留區、對部落不甚熟悉的話,竭誠歡迎前來,聽聽我們解說員分享在地故事,真真切切地認識古道的過去與現在。

 

 

後記:9月22日自由時報及其他媒體報導康軒阿朗壹事件。康軒已發言會改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