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3992_1383092775050394_4893203839100574320_n.jpg
跟著書本去旅行—
《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之「林投樹」◎文、圖:簡素津


今年過年,有點不一樣。
不一樣之一是我們利用九天年假裡的四天,帶著劉還月老師的新書《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出發,跟著書本去旅行。


XM5H8674+.jpg
2013年起,我和好友兩家人共組「過年團」,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規劃一系列的屏東行,從最初的德文、達來、阿禮的部落探訪,到2014年墾丁社頂、滿州、港口、里德和水蛙窟的社區深度旅行後,相隔一年,同樣的農曆春節,我依舊來到墾丁,帶著《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出發去旅行。

佳鵝公路,在龍坑與龍磐之間,有一段兩岸夾道的行道樹,它不需特意栽種就巍巍成林,那是海濱或海濱山丘間最常見的「林投樹」,我對孩子宣稱:「它是台灣最酷的行道樹。」

林投,在我成長過程,分別飾演著不同的角色,從最初的「北部鳳梨」到「法國金針」,又從「吹笛」演變到敬佩它堅毅的生命本質……。


北部鳳梨
10320556_1383092681717070_4605860315880793158_n.jpg
住在阿里山脈山腳下的我,對林投樹是陌生的。
第一次看到林投,是在台北貢寮的海邊。那是求學時期,班上的露營活動,地點就在同學老家旁的海邊。我記得很清楚,在通往沙灘的小徑上,我的班導師眼神閃爍著慧黠的光彩、喜孜孜地告訴我:「這是北部的鳳梨!」多奇特啊!跟我們嘉義的鳳梨園一點也不像!不只樹叢高大,連鳳梨都掛在樹上呢。正當我努力的辨識兩者的差異性時,班導師終於忍不住笑著告訴我:「騙你的啦!它是林投的果實。」所以,這信以為真的把林投果當成鳳梨的糗事,就成了日後班上同學揶揄的趣談。


法國金針與吹笛
婚後住在淡水這濱海的小鎮,對海濱防風、定沙植物功臣之一的林投,就不再陌生了,因為中法戰爭滬尾之役,就是縱橫海邊的林投刺林和盤根錯節的黃槿密林,讓法軍在淡水沙崙登陸搶灘後,就直接陷入他們口中的「金針木耳林」施展不開而吃了敗仗。
所謂「金針」,是指葉子尖長帶刺的「林投」;「木耳」是指葉形長得大大圓橢的「黃槿」。在孩子就讀的天生國小,因地處於百年前中法戰爭古戰場,學校為此還特別在校園的一隅,復育「金針木耳林」,種植林投樹和黃槿,為的就是紀念「金針木耳林」對此一役的貢獻。
有時到海邊,看到當地的朋友,信手拈來一片林投葉,撕掉兩邊葉緣的尖刺,就捲起一只「林投葉吹笛」,迎著海風悠悠地吹奏起來,那臨風聽曲的午後定格成記憶中的永恆。


而林投真正打動我的,是有一回,劉還月老師在恆春半島田調中,看見被焚燬的林投樹,於是錄了一段由他旁白的影音檔「火燒林投心袂死」!
大意是說,他在那叢燒燬滿嚴重的林投,竟然可以看見它仍堅韌的從樹心冒出新芽的重生……。於是老師很感慨地說,難怪台灣有句俗諺說「火燒林投袂死心」……。

那段影音一直深深印烙在我腦海裡,並為林投堅毅的生命力撼動不已……。
 

在這次劉老師出版的墾丁半島人文旅行三書中,很高興看到老師把林投這寓意深遠的植物介紹給大家。邀您一起來看—
火燒林投心不死
林投又稱為露兜樹、華露兜、野菠蘿,早期的志書都寫成「菻荼」,相關研究者認為可能起源於平埔族語的音譯,清代方志記有七鯤鯓嶼上的林投:「多生菻荼、桄榔樹,望之鬱然蒼翠……。」(王必昌1958);至於它的生態:「菻荼:葉多莿,似黃梨而大;高可丈餘.密栽為籬,盜不能入。」(周鍾瑄修1993
多年生常綠性的大型灌木,高可達3~5公尺的林投,是台灣極常見的海岸植物;「海岸沙磧叢生,非草、非木、非竹,曰菻荼。葉似黃梨,榦聳似蔗而高大。」(周鍾瑄修1993)事實上,林投不僅喜歡生長在海岸林的最前線,甚至海岸線附近的山坡、林間……,都可見到成叢聚生,是構成海岸灌叢不可或缺的植物。

林投可以挺立在海岸上接受鹽風鹹水的考驗,因它的光滑葉面,可以抗鹽霧、防鹽害,為了抵抗強風的侵襲,林投的樹幹有明顯的環紋,像是瘤狀般突起,基部會長出許多的氣生根(或稱不定根),快速深入土中形成強大的支持根,以使得林投樹可以對抗強風吹襲,莖為直立或成彎曲匍匐狀,可以長出許多的分株,讓灌叢愈長愈大,加上叢生於枝端,三行緊密螺旋狀排列,長披針形先端漸狹成一長尾尖的葉子,葉緣和背面中肋都有銳刺,因此清代的文獻中才會說「密栽為籬,盜不能入」。
同時為了因應海岸地區的荒旱,林投的根系長且密集,主要是為了吸收到更多的水分,但也因此形成強大的抓地力,可以減緩砂土被侵襲流失的速度,因此成了地平線上最好的定沙植物。
台灣俗諺說:「火燒林投未死心」,寓意人類執著不肯放棄,卻也點出林投耐火燒的特性;大多數的植物遇到大火時,只要樹皮被燒過大多無法存活,主要是一般的樹木都靠樹皮的維管束來輸送養分和水分,林投卻把輸送養分的維管束藏在樹幹的中間,只要不燒到樹心,即使整株都被燒得烏黑,輸送養分和水分不被破壞,不久後樹心又會長出新芽,整叢林投很快地就能恢復了生機,顯現了林投強韌的生命力。

12733989_1383092795050392_7783434725256678291_n.jpg

註一:《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作者:劉還月/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
註二:本文藍色字體全文,為劉還月老師《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中「自然札記」文本。
註三: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劉還月著的《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琅𤩝十八社與斯卡羅族》以及《幾度風雲染牡丹?》,併稱為「恆春半島人文旅行三書」。若您想訂購,請直接跟作者劉還月老師購買!每本定價350元,三本合購僅需1000元(含運費)。
欲購買的朋友,請直接匯款或 ATM轉帳:合作金庫商業銀行(006)新店分行,帳號:0080-766-004176,戶名:劉魏銘(並私訊0958020220告知轉帳號碼的未五碼以及收件人姓名、地址、電話(為郵寄單必填項目),以及訂購的書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