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9933_調整大小.JPG  
周日午後奇妙的艋舺行(一)「龍山寺」◎文、圖:簡素津

前言
11月15日星期五,我在劉還月老師的臉書上看到一則留言—「11月17日下午導覽艋舺要來聽嗎?下午一點在龍山寺集合」。雖然最近上完周六午後的課幾乎就累癱了,因此周日盡量不排任何行程,只想好好地進入〝休眠期〞,尤其更不想〝與人交往〞,讓過度使用的喉嚨得以充分的休息。但這導覽地點實在近得誘人,更何況老師總能〝常裏識英奇〞的把一個看似平凡的景物,讓我們照見事物表相後面的深意
……。

傳統藝術形制源自強大的時代背景
我們都知道萬華舊稱艋舺,是平埔族語言「獨木舟」(Man-Kah)的意思,漢譯為蟒甲。而位於河津渡口原漢交易之所,因蟒甲聚集,人們就慣稱此處為蟒甲,後來遂以「艋舺」定名。我從對原民小舟的「蟒甲」譯名到「艋舺」小舟的演變中,讀到漢人「大啟文明」的民族自傲……。日據以後的「艋舺」根據日語發音,改名「萬華」。但近百年來,我們仍慣以舊地名來稱呼它。

雖然前清渡海先民在此披荊斬棘,創造清代臺灣三大城市「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燦爛輝煌,我們無緣躬逢其盛,但先民的生活軌跡,在歷史的進程中、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信仰、生產技藝、物質文明等等,讓現今的我們很難走在萬華而看不到古時的艋舺文化。


DSCN9932_調整大小.JPG  
我對艋舺最初的記憶是龍山寺。十三歲以前的元宵節,爸爸、媽媽帶我看花燈的廟宇是北港朝天宮。十三歲以後,哥哥、姐姐帶我看花燈的寺廟變成了萬華龍山寺。接觸古蹟之後,艋舺人的信仰中心,現為國家第二級古蹟的龍山寺,不管是講建築特色或其繁複雕飾就足夠細賞大半天,更遑論清水巖、青山宮等等廟宇之美可看。

DSCN9931_調整大小.JPG  

如果讓您來描繪萬華的圖像,您聯想到什麼呢?是華西街的生猛野味以及舊有的特種行業?還是剝皮寮清代街廓的歷史風貌以及三邑人與同安人頂下郊拼的歷史滄桑?如果您有半天的時間悠遊萬華,您的〝選點〞會是什麼?

因此,為了解密老師的〝選點〞,在周日放棄難得放空的午後,欣然而去……。

在搭乘捷運的路上我懷著不同的想像,既希望老師導讀眾所皆知龍山寺,期待透過老師的〝另一雙眼睛〞來看龍山寺與常民在這土地上的脈絡。可我又想:劉老師一定不會安於這樣的授受,如是,那他就不會是我認知的「劉還月」……。



在土地學校裡修一堂常民大學的學分
IMG_8006_調整大小.JPG  
就像廟宇的對聯般,廟門上下聯的第一個字就是廟名。

而看到「龍山寺」這三個字,更是無庸置疑的明瞭供奉的主神是觀音菩薩了。奇妙的是,老師是以一個更宏寬的角度來看佛寺。聽老師解說的當下,我的思緒就在深山古剎中看觀音寺與眼前滾滾紅塵的觀音大廟兩兩交錯。

原來佛寺有開山寺和香火寺之別。香火寺就如眼前紅塵滾滾市街中的龍山寺,以民眾香火錢的布施,施行「佛以濟世」之德。

而開山立教的寺廟,總有一個開山祖或結廬而居的奠基立業。我悠悠的思緒就是一幅幅《安的種子》,在深山古剎間隨著小沙彌日常的作息—挑水、做齋飯、掃雪,做晚課的生活自足……。

DSCN9930_調整大小.JPG  

老師常讓我動容的是他看待事物的角度。既然可以自給自足的修行,為何出家眾還得化緣托缽?我懂得老師說的「我與我眾」。修行不該只是〝獨善其身〞,化緣就是重要的修行,你能否「佛以濟世」,集眾人之善力,化緣以濟貧苦。你如何在紅塵托缽中去領受人情的冷暖,甚至金錢的誘惑……。

DSCN9929_調整大小.JPG  

謝謝老師教懂我看待事物的心!透過紅塵的試煉,修行才有「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朗鏡懸空,靜燥兩不相干。」的修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