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文:小月桃花

朋友和我分享她的故事—

有一天我和先生吵架。吵完後,先生賭氣出門去了,我一個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生悶氣。這時五歲的孩子正在客廳自個兒玩。

孩子一向都很乖,不吵也不鬧,相當的貼心。那天,不知道為什麼,他玩得特別的吵鬧。

我心裡實在很煩,又看到孩子在客廳裡跑來跑去的玩鬧,真希望他可以安靜下來。但是,因為自己太傷心了,實在沒力氣去約束他,所以就索性不管他。

就這樣過了好一會兒,孩子終於安靜了下來,接著走了過來,問:「媽媽,你怎麼了?」我心煩意亂,心想夫妻吵架,孩子那麼小,說也沒用。於是就隨意說了一個理由搪塞他。

孩子聽完之後就說:「原來是這樣啊!我還以為爸爸臭臭臉,媽媽不高興,所以杰恩在這裡耍寶逗媽媽開心‥‥‥。」

聽完朋友的敘述,我的心猛地一痛,眼淚差點掉下來!多纖細的小孩啊!並且在心中暗自慶幸孩子的媽當時沒力氣管他,也非常欣慰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麼好。

「杰恩的故事」給我很大的省思和警惕。當小小孩在探觸世界時,他所能運用的語彙並不多。在現實生活中,孩子身體的感知能力永遠大於他語言所能表達的能力。當一個小孩無法確切用語言表達他外顯的行為動機時,對於一個大人而言,我們往往只看到孩子表相的「吵鬧」。

是啊!我們往往只是看到孩子的行為表現,卻鮮少去探究孩子背後的行為動機是什麼?

啊!如果我們夠細心,多去想想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我們定能看到孩子在表相以外的「赤子之情」啊!



相關連結:《我的自然名—小月桃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