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建築看繪本中的建築風貌 ◎簡素津

「繪本」發源於歐洲,經過百年的創作與傳遞,在經過歲月淘洗的繪本裡,我們仍可在繪本中讀到創作者與當年創作作品年代的生活場景。例如安野安雅的〈旅之繪本〉美國篇,我們除了在書中與一本一本經典繪本美麗的相遇外,我們更在裡頭看到一部美國的拓荒史,當然我們也讀到環境在慢慢變遷中消褪了它原有的樣貌……。
因此,在上過康鍩錫老師的「台灣傳統建築之美」後,我們以「從傳統建築看繪本中的建築風貌」為題,延伸探討了「繪本中小孩居住的環境」、「小孩的玩耍」以及「看城市的方法」等。從〈三號公寓〉的公寓冒險到〈小魚散步〉的街景巡禮,一直到〈小尚的巴黎〉的建築風貌,讀來頓覺繪本中尚有萬千風華,留待我們細細品評……。
從「城市的變遷與演進」來看城市的故事,我們讀到文明演進中,挖土機聲年年作響的悲情……。雖然我們無能對社會的文明化提出控訴,我們也無能為保護古蹟,為保護自然景觀盡什麼力,但經由從「繪本中的建築物」,來看我們小時候遊戲的空間「埕、大街小巷、田野山林」和都市化現今小孩生活空間的擠壓、看台灣傳統建築在歲月的長河裡慢慢的流逝……,用這樣的角度來讀繪本,用繪本特有的「文學放大鏡」手法,一起來審視文明演進的愛恨情結,真的有很多不一樣的收穫哦。

註:《從傳統建築看繪本中的建築風貌》發表於「淡水故事媽媽種子團」團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