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繪本中的「環境變遷」 ◎簡素津

上過康鍩錫老師一系列的傳統建築裝飾之美的課程後,看繪本時總會自然的觀察繪本中建築的風貌。最近讀起繪本來,總覺得〝環境〞在繪本創作中扮演著相當份量的角色,例如,赤羽末吉的《馬頭琴》展現出蒙古無邊無際、壯闊的大漠風光,羅勃.麥羅斯基的《讓路給小鴨子》寫實的將波士頓公園的場景一一入畫,兩者都是以〝環境〞作為他創作的〝背景〞。但也有創作者把〝環境〞作為〝主題〞來表現,例如《小尚的巴黎》、《鴿子的羅馬》或是《咱去看山》等書。

看過《樹木之歌》後,驚覺於繪本中四季律動的詩意和生命的豐饒,因此想以此為切入點,和大家一起來看繪本中環境〝變遷的原因〞。
環境變遷主要有二個原因,一種是〝自然力〞的改變,例如《樹木之歌》所展現的是因著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環而讓環境起了視覺景觀的變化。作者艾拉.馬琍藉由大樹形貌的改變過程,傳達了時間的流動和四季的更迭,在自然演變中,讓我們不禁要讚嘆「大自然是最好的魔術師」。

再來就是〝人為外力〞的改變,像維吉尼亞.李.巴頓的《小房子》和約克米勒的《挖土機年年作響》,都在述說鄉村變成都市的過程,無論作者對環境變遷的創作態度是反抗變化或是不予置評,我們的視覺都在書的翻頁間,清楚的讀到人類文明化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還有艾倫.賽伊的《紙戲人》,在懷舊的鋪陳中,讀來也有一份〝滄海桑田〞味道。

文明化的過程是漸進式的影響環境的樣貌,相對於戰爭對環境的摧毀,無疑是激進式迫害。Nikolai Popov的《WHY》和小林豐的《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都在控訴戰爭對環境的蹂躪。小林豐用一頁淺黃的底頁,抹去之前帕古曼村的繽紛燦爛,用短短三行字,切斷一個村莊未到來的春天和我們的對來春欣欣向榮的期盼……,而Nikolai Popov在闔上書本之後,不禁要問讀者:「WHY?……」。看到因為戰爭而造成的環境變遷,你是否同我一樣心情沉重呢?


不管環境如何改變,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可以為居住環境付出心力,而芭芭拉.庫尼的《花婆婆》就是一位讓世界更臻於美好實踐者,她是環境改變中良質的〝變遷〞,讓我們一起化身為花婆婆,為世界更好而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