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670_調整大小.jpg   
人文旅行隨想篇(十三)一樣的麟山鼻不一樣的地景 一樣的石滬不一樣的風情◎文:簡素津/攝影:倪茂清

4月21日,隨著劉還月老師「2013春夏顏色—北海岸的古老生計與天成的地景巡禮」的人文旅行,來到這我熟悉的麟山鼻。平常我總愛在向晚時分,沿著麟山鼻步道走一圈,然後站在劉力學海岸看著太陽緩緩的沉落在海平面下方,在夜暮掩蓋殘霞晚雲之前,才披上初昇的月色回家……。    
這是個很耐看的岬角,隨意錯落的安山岩就占據一個小海灣,歲月的風霜紮紮實實刻劃在這些石頭上。這裡有個離岸邊很近,又容易觀察的石滬區,在百合花盛開的季節,我會從山巔走到這石滬區,去探尋百合立足的最底線……。我總是萬分佩服百合在窮山惡水中堅強挺立的生命張力!


一樣的麟山鼻不一樣的地景
風稜石海岸地形
DSC00676_調整大小.jpg    
但是,自從上次跟著劉還月老師,走過沙崙海水浴場退潮的潮間帶,尋找淡北海岸最後的石滬殘跡後,我一直心念著這一座位於麟山鼻岬角,也是西部海岸最北的一座石滬遺跡。因為我想回來看它,想在山海的寬厚中,去複習「人文私塾」課程裡—「透過歷史,深讀海洋的文化與漁農產業」的實景印證。
當我回到現場,眼前這片風景,正是老師旅行講義所言的地景:孤立突向大海的岬角,是最容易受到海水與風力侵蝕,而形成獨特地景的地方。處處可見,有稜有角的青灰色風稜石,正是原本的安山岩,長期受到外力侵蝕的結果。
走過蘇花的太平洋海岸,看見陡峭的山壁這麼近的、直直的逼著你,彷彿就從你腳邊直地隆起……,壯洋、峻崖讓人心生敬畏與謙卑;而這麟山鼻隨意崩落的安山岩海岸,大大小小的磊石,倒是呈現一種活潑靈動、很有個性的泰然氣度!

 
DSC00648_調整大小.jpg    
自古以來,捕魚的方法因魚的種類、季節變化,不同海域等因素而有千百種方式。而潮間帶遼闊、風浪強、潮差大,石材容易取得的地方,前人運用石塊疊砌成堤的石滬,是古老因地制宜的沿岸漁業智慧。
站在麟山鼻岬角的最高處,可以看到潮間帶上石滬的全景。這單一的麟山鼻石滬,更是西部海岸最北端的一座石滬遺跡。
可是老師說:「……上次為了拖救一艘船上岸,而拆掉了石滬的滬房堤岸,把船從這兒拉上來後,就沒有再修補滬岸了……。」我站在至高點,看著缺了一角的石滬,心裡很想知道,這石滬的所有權是歸屬何人?如果無人繼承,又乏人維護修繕,日久崩毀的速度加劇是可想而知的……。
我笑著對外子說:「我們去打聽這石滬有無所有權人?如果沒有,我們就把它修補起來。這樣你退休的時候,就可以來這兒捕魚過日子啦!」
想想這也挺好的!以前讀書的時候,總喜歡漁父詞,什麼「曬網夕陽斜,攜壺入荻花,平生誤識字,恨不做漁家。」或是「……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長大後,經過世事的風霜雨露後,還唸著漁父詞時,對漁人的嚮往,已然轉換另類心情—

紅塵光景是如何
擾擾利名多
若問儂家活計
扁舟小笠輕簑

一尊美酒
一輪皓月
一弄山歌
選甚掀天白浪
未如人世風波

好吧!如果外子可以「一尊美酒、一輪皓月、一弄山歌」,那麼素津定可以「ㄧ枝畫筆、一塊擦布、一本畫冊」,然後陪他任看春花秋月、霜葉丹楓……。


沙灘海岸地景
DSCN9989_調整大小.jpg    
富貴角是最北的岬角,過了富貴角之後,麟山鼻的海岸線轉了一個彎面向西北,由於風的改變和淡北丘陵中眾多水系奔流入海所累積的沉積物,因而在麟山鼻的兩側有了沙灘海岸的地景。
 
DSC00614_調整大小.jpg    
只要繞過前方綠色小山脈的火山熔岩流逕,腳下的沙灘海岸,就蛻變成頭角崢嶸、累累錯置的安山岩海岸……。
在麟山鼻熔岩臺地的兩側,分別有崢嶸的岩石海岸和綿延細密的沙灘……。一樣的麟山鼻,不一樣的海岸風情。
 
DSC00604_調整大小.jpg    
這一丘一壑的沙丘地形,都是風吹颳出來的。老師說:「從海上吹過來的風受到阻礙,要找出口」。而這兩丘間的沙谷,就是風的〝快速道路〞,但老師的專業用語是「風巷」。走在風巷,這一丘一壑,像極了山高山低的人生風景哪! 
 
 
DSC00605_調整大小.jpg    
聽說只要上帝發現祂的創作之美後,都會在作品的某一個角落留個空白的地方,讓人坐下來好好的欣賞……。從上帝的〝預留席〞看出去,波浪間、潮間帶上「春夏顏色」的藻礁海岸,正為家族夥伴奉上ㄧ盞「東坡午茶」—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換成現今Tea Time專賣語—

乳香奶茶一盞
翡翠春蔬一盤

您啜飲到了嗎?


一樣的石滬不一樣的風情
DSC00599_調整大小.jpg    
風,海浪,加上淡北丘陵中眾多水系奔流入海所堆積的沉積物,造就沙灘海岸地景。在看過西部海岸最北端的石滬外,還有ㄧ座令人十分驚豔的「沙灘海岸石滬」,它就座落在一條河系的出海口,雖然滬堤不高,但完整的圍得既寬且大,平平穩穩的約略浮現在退潮的沙岸邊……。老師讚嘆的說:「這石滬的地點選得實在太妙了!依據淡鹹水交會的地方浮游生物聚集、容易吸引魚群前來覓食的特性,這條河是最大的吸引力,逼你非來不可!」哇!聽完老師的解說方知,這陽明山系的千支萬流,源源混混,不捨晝夜的豐盈淡北丘陵山泉、菜蔬……,蘊育這豐壤的土地外,還放乎四海,帶給海洋生物豐沛的有機體,構築海洋生態基礎的食物鏈……。
站在這兒,不禁感慨:要有更體貼的心,才能進入萬物的內在。謝謝劉老師把他豐富的人生經驗,以及對事務本質的洞察力,透過實景傳遞給我們……。 
 
 
DSC00608_調整大小.jpg    
看完充滿〝致命吸引力〞的石滬後,回程,老師領我們走入風巷,我們一群人感受到風相互競逐、吹刮人臉的微疼!
不知怎地,我心中突然有ㄧ首歌—「風往何處從不說,沒有留下線索……。」我看著風以翻騰的姿勢,用無言的飛沙,赤裸裸的嘲諷我心中的歌。我不禁莞爾—風也有自己想走的路,只是我從來不知道!對於大自然,我是多麼的無知啊! 
 
 
DSC00666_調整大小.jpg    
謝謝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