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8477_調整大小.jpg  
 如果一個人到了半百年歲,才想要認真的來回顧「童年」,是不是很點兒奇怪?或者還夾雜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驚嘆?我大概是懷著這樣的心情,來尋找一塊似乎遺落的童年版圖……。

「客家課程」的外一章(二)探訪大林簡氏先祖的追來廟◎文:簡素津

依著網路查詢的地址,踩著似夢的足跡,我回到位於大林鎮內林的簡氏宗祠,才發現內林其實離老家很近,大抵只有五、六公里的路程。可是這五、六里路,卻用五十年的時空來阻隔……。

當外子的車子停在「簡氏宗祠」的廟埕前,我的心情是滿複雜的。以前嬉耍於山林間,看過吳氏宗祠、詹氏宗祠等各家祠堂,但從來不知道自己家的宗祠,悠悠的站在台灣這塊土地已經有270年之久……。我站了好一會兒,然後輕聲的說:「我回來了!」

追往溯來
DSCN8484_調整大小.jpg   
一進宗祠,映入眼前的匾額,上書金色的「追來」二字,因而簡氏宗祠又名「追來廟」。一看就知道,那是移民台灣開基立祠的先祖們,要家系子孫「追其所往、溯其所來」的殷殷勗勉啊!

穿梭在文字的時空
拜過先祖後,我在家廟的廊柱間穿梭,我知道書寫在朱紅楹柱上的文字,是家族歷史的主要詮釋者。
DSCN8489_調整大小.jpg  DSCN8490_調整大小.jpg  
 
上過劉還月老師「客家,人、社會與文化系列」,老師介紹客家家屋中很特別的棟對。上聯表示陳述祖先遷徙、以及刻苦的「承先」精神;下聯則有「啟後」之寓,書寫對子孫的期勉。我讀過典型(指符合老師所述的承先啟後)的棟對,那是萬巒劉氏祖堂的棟對,以「祖有德宗有功」為開章明義說,我試著將棟對長句,句讀於下—
祖德本難在,喜前民素功同心,刻難刻儉,長立彭城家室,承家多舊德。
宗功宜圖報,願後裔繼承厥志,無怠無荒,永祀祿閣香煙,繼代有濟風。


讀這樣的聯對,其實是很令人感動的。這讓我聯想到上星期,我去金山的鄉野間亂晃,無意間找到一間老房子。對於老房子的情結,是源於和康老師學習「傳統建築裝飾之美」。所以在一個聚落行走間,有時會看到一、兩間〝精彩絕倫〞的老房子時,就會挺開心的!但自從上了「客家,人,社會與文化」之後,我更在意〝誰〞住在裡頭?我恍然了解老房子吸引我的,絕不僅是裝飾之美,而是我內心底層對童年生活居住空間的渴望……。

DSCN8210_調整大小.jpg  
所以當我站在別人的前埕胡亂的張望,都很感謝家屋主人不嫌我的冒昧,慨然的邀請我進屋看一看。記得那天一進廳下,我就看到客家的〝天公爐〞就掛在丁樑之下,然最撞擊我的是神龕前的那副廳對—
舜日堯天周禮樂
孔仁孟義漢文章


我忽然對這樣的文字心疼了起來……,這是自稱「中原世胄」、不管遷徙何處,都永遠「以客為家」,絕不「日久他鄉即故鄉」的先祖們,殷殷期許子孫的文字教化……。
DSCN8208_調整大小.jpg  DSCN8207_調整大小.jpg     
 
所以,我尋根探源的方式,是以解讀棟對的心情,試著在文字間去爬梳出一個親源世代遷徙落戶的故事……。

源自范陽 落籍嘉義
范垂倫理洪源長窖祖德遠流光且大
陽昭道德臺省嘉域孫謨流長耀而新


廊下的楹柱,開宗明義的點出簡氏宗族淵源始於河北「范陽」,而後輾轉遷徙至福建永定洪源村,而後再遷徙到南靖的長窖(長教),以及播遷來臺落墾於嘉義的過程。

依據《辭海》注釋:「范陽」郡名,三國時魏置范陽郡,治涿,今河北省涿縣;隋廢。唐置范陽郡,今河北省大興、宛平、昌平、房山、次安、寶坻等縣名;治薊,今即大興縣。唐天寶年間,置范陽節度使,為藩鎮之一。」又據《漢志》所載:「涿郡范陽縣屬幽州,三國時同其地名,古燕國城,魏改為范陽郡涿縣,天下稱姓族者,於簡族者范陽之望,其斯為地,以人重哉,世世代代以簡師甫,而統吾宗矣。」

看到這兒,我始知,我們的堂號是「范陽堂」。是北方南遷的族人,以河北涿縣之古名「范陽郡」的〝郡號〞,做為建祀祠堂的堂號,以示訓子孫不忘溯本追源之意。也是看完這副對聯,我確確的明瞭自己身上流淌的是客家的血脈……。 
 
DSCN8491_調整大小.jpg    
 

相關連結:「客家課程」的外ㄧ章(—)找ㄧ塊遺落的童年版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