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羅照片IMG_7640_小_調整大小.jpg  
人文旅行隨想篇(一)被遺落的文學櫻花夢—那羅文學屋◎文:簡素津/攝影:倪茂清
6月26日,隨著劉還月老師的人文旅行,我尋夢而來—來到了新竹縣尖石鄉的「那羅文學屋」。

雖然老師在旅行的資料上載明—「這是2004年間,由作家陳銘磻向幾個民間企業募款所建造的文學屋,一年之後玻璃屋完成,由於這間文學屋設在深山的部落中,因此吸引許多文學人士的參與,除了屋中陳設有許多作家的作品、手稿、圖片之外,更有許多以作家為名的設施,如:陳銘磻文學屋、石番洞書院、愛亞小徑、寒袖香草園、白靈生態池、秀芷花廊、文義亭等。
可惜的是,風光開張的那羅文學屋,隨著那些作家們離去之後,似乎也被遺忘了,經過這麼多年後,有幾人在乎過那羅文學屋的現況?又有幾人知道秀芷花廊、文義亭……,如今是否安在?」

雖然已有「如今是否安在?」的心理建設,但是,站在群山豁谷裡的那羅文學屋前,那幾近荒蕪的景象,還是讓我有點無所適從。因為,我根本無法循著舊跡,去辨識路寒袖的香草園,白靈的生態池或是藉由文學的想像,去勾勒丘秀芷的花廊或是愛亞的小徑……。

在我心底深處,有很深的失落,我只能任自己漫步在想像的那羅文學空間,隨著林文義《向晚的淡水》穿梭在古老迂迴的小鎮巷弄;想著白靈

小雨數十行
下歪了
織成數千行
下在山裡
掛起來 像私藏的那幅古畫

的《登高遇雨》的詩趣;想著陳銘磻說:「文學可以是一棵樹、一間房子、也可以是一群人淋著櫻花雨、吃著便當的夢。」想到這兒……,啊!我猛然能懂—「此刻,我在」!即便作家身影遠離,曾經的那羅文學屋,已悄悄地安排我與作家的重逢,也悄然地在我心中,擺設一道道豐富的文學饗宴……。

離去時,我終可以緩步輕移,調著心裡的弦、吟著路寒袖的詩,緩緩的鋪陳情緒與詩人並肩起步,徐徐的行入情感堆疊的《思念的峘山》—

天地闊,路無名
濛濛浮出一條形影
天涯路,帶阮行   
行入思念的峘山
  
我的名,叫孤單
風霜永遠綴阮行
雲作伴,風唱歌
飄浪的心無時定
思念宛然山連山
一山過了又一山
故鄉故鄉,啊無塊看  
四邊茫茫,孤鳥一聲

 

相關連結:人文旅行隨想篇(二)部落的探尋與淡水河的探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