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溫我心中的桃花源 ◎黃瑤瑩

我從小就在傳統三合院長大,童年回憶是多采多姿的,屋前的曬穀場是我們這些孩子的遊樂場,屋後的山坡是我們玩捉迷藏的好地方,但是我從未注意過自己是生活在古色古香的建築物中。長大以後和朋友走遍淡水的寺廟及歷史建築,才知道自己成長的祖厝一磚一瓦均是大有內涵,中國人重風水,每項建材搭建都有它的涵義。這次本種子團進修研習「傳統建築裝飾之美」的課程,是了解傳統建築的難得機會!因為職場地點是文化古蹟,館長認為在地人應了解在地的建築文物特色,所以特准我每週二下午請假去上課。
課程於九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開始,我們非常珍惜這三十小時的研習,在康諾錫老師的帶領下,從台灣傳統建築源流到台灣民居之美,從建築物的裝飾之美到雕刻之美;看廟宇的塑造、鑲嵌和組砌之美,細賞古建築物的彩繪之美;看裝飾對比之美,聆聽建築物的小故事,實地走訪淡水鄞山寺和淡水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築,緊湊的課程讓我們手中的筆記不曾停息。
老師介紹各地的傳統建築,讓我內心澎湃感動,這些都來自文化工作前輩們的心血,有些建築因時代變遷已不存在,而我們何其有幸還能透過投影片看到,好幸福喔!
實地參訪的戶外課程,康老師汗流浹背的指導我們如何觀察,從門前到屋後、從地板到屋頂,建築師之用心一覽無遺,而木工師父的工夫更讓人佩服,在當時的年代竟能不用任何釘子就能讓建築物紮實而穩固。風水師的設計建造補足主人命中五行的不足,一點一滴均能看出前人的用心,沒想到土生土長的我竟然是由外地來的康老師來帶領我認識自己的故鄉,心裡覺得有點慚愧。而這些躲在現代建築物後面的桃花源,日後有機會我一定要帶親朋好友來共賞。
因職場在淡水古蹟紅毛城,當古蹟修復時期,得親臨現場看到了匠師是何等用心修復殖民地的建築,其過程艱辛是筆墨無法形容。感謝本團能辦這次的研習,讓我對傳統的建築有更深切的了解,上過康老師的課後,我觀察建築物時會特別仔細,舊時洋人的建築物中涵蓋著無數中國建築的特色,現在有機會我會將傳統建築與殖民地建築作一番比對來解說,讓遊客更容易了解東方與西方建築物的不同。
保存古蹟及傳統建築都需要大家的力量,有些人會因為時代變遷、生活上的需要而將舊的建築物拆除,這是令人扼腕與心痛,希望傳統建築能被善加保存,讓我們的後代子孫得以尋訪先人的文化遺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